我畫我說蘇東坡和他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我畫我說蘇東坡和他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陳持平
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在他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寫道: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唯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這首詩的意思是這樣子的:
在丙辰年的中秋節,我很高興地喝酒直到次日早晨,我喝得酩酊大醉,并且寫了這首詩詞,我同時藉此表達我對我的弟弟蘇轍的思念。
明月什么時候才會出現呢?我拿起酒杯遙問青天?不知道天上的宮殿,現在是何年啊?我想要乘風回到天上,但是又怕在那美玉砌成樓宇的宮殿,會令我忍受不住高處的寒冷。我翩翩起舞,玩弄著月光印下的清影,這種飄然情境,怎可能象是在人間呢?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月光低低地穿過雕花的窗戶,照在我這個失眠者的身上。月兒不該對人們有什么嫉恨吧,不然為何她總是在人們離別時才呈現圓滿呢?人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這種事自古以來就是很難周全的。我誠摯地希望這世上所有的人都能夠平安長久,即便相隔千里,也都能夠享有這美好的月光。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八月十五日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時年39歲,在密州(山東諸城)當太守時作出一首流傳千古的詩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他又在詩前加注一段小序交待寫詞的時空背景:「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 作此篇,兼懷子由」。子由就是他的弟弟蘇轍(1039-1112)(字子由)。這時候他們的父親蘇洵(1009-1066)和母親程氏(1010-1057)已經仙逝多年,蘇氏一家只剩下蘇軾蘇轍兄弟兩人。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所以蘇東坡當然會在這個皓月當空,銀輝灑地的中秋佳節,非常想念他唯一的親人就是他的弟弟子由(蘇轍)。
在熙寧九年(1076),蘇軾已經在密州當官兩年。而此蘇轍在齊州(山東濟南)當幕府書記,這一年的中秋節,兄弟已經七年未能團聚,卻又同在山東密州,齊州二地對明月相望而不能相晤。相思苦,痛心扉。當晚,蘇東坡邀客人登上超然臺飲酒賞月,暢飲通宵,望月思親。他詩興大發,寫下此一佳作。我們從詩中不難看出蘇軾對于蘇轍兄弟情深,以及蘇東坡曠達飄逸的情性和深邃通天的人生思想。
蘇軾蘇轍兄弟二人感情篤厚,但是性格卻是大不相同。蘇東坡熱情豪爽,蘇轍卻是保守恬靜。少年出游時,舉凡游山玩水,蘇東坡莫不勇于嘗試,但是蘇轍卻是小心謹慎,慢慢跟上。蘇東坡如果得到一幅佳作,馬上歡呼雀躍,喜形于色。但是蘇轍總是淡然以對,泠眼旁觀。從小到大,蘇轍就象是一個小心翼翼的跟屁蟲,躲在后面,跟隨哥哥蘇東坡念書玩耍。蘇東坡蘇轍兄弟倆的感情絲毫未受到個性不同影響。他們倆的一生,攜手同行,患難與共。蘇轍曾謂其兄長東坡「扶我則兄,誨我則師」。蘇東坡曾言其弟弟蘇轍「豈是吾兄弟,更是賢友生」,(宋史‧蘇轍傳)記載:「轍與兄軾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二人詩文詞往來,從未間斷。蘇東坡僅以「子由」為題的詩詞,如(示子由)(別子由)(和子由詩)等等,就超過百首。
「軾」是古代馬車上的前列扶手,是馬車上最顯眼又最容易折損的地方。「轍」則是車輪壓出的痕跡,有功不賞、有難不擔。在蘇東坡十歲、蘇轍八歲那年,蘇洵寫了一篇「名二子說」:「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天下之車莫不有轍,而言車之功,轍不與焉。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不及轍。是轍者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
該文意謂:車輪、車輻、車蓋和車后面的橫木,它們對于車子來說都是有用的,但是車前裝飾「軾」則用處不大。雖然如此,如果車子沒有軾,我從來沒有看到這會是一輛完整的車子。軾啊!你不注意外表的行為實在令我很擔心啊。天下的車,沒有不留下過車轍這個痕跡的,可是人們常說行車都是車子本身的功勞,至于做為車子輾過痕跡的「轍」,則是亳無功勞可言。雖然人們都是這樣認為,但可是一旦車子翻覆造成人馬死亡,而轍卻不會受到任何牽連,這可就是轍的好處,它能夠在禍與福之間處之泰然。轍啊!我知道你是可以安身立命,免除禍端的。
蘇洵很早就看透兩個兒子的性格南轅北轍。他知道蘇東坡這個兒子有點「大炮個性」,不平則鳴。凡事不能忍,所以無意中將會得罪很多人,為之取名為「軾」,「軾乎,吾懼汝之外飾也」,希望他要裝飾自己,又再取字「子瞻」,就是希望他做能瞻前顧后,三思后行。而蘇洵對沈靜內斂的小兒子蘇轍,取名為「轍」,「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懂得明哲保身,又再取字「子由」,希望他能「動輒由他」,趨吉避兇,無關緊要。
每逢佳節,在明月當空的夜晚,我們總會情不自禁地思念我們的親人,愛人,情人和摯友。而蘇東坡的這首詩也會不知不覺地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久久不能自己。千余年來,蘇東坡一直用他的詩,用他的詞,鼓勵著我們要「每逢佳節倍思親」,要珍惜我們擁有的親情,友情和愛情。俗話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五世修得同窗讀。」。兄弟之情,血濃于水,同室操戈,天理難容。我從2014年到2021年就不斷畫了很多月下思情的圖畫,現今2021年又用了四個80 F的畫布,黑底白字,用草書龍飛鳳舞,以字畫形,再現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文,一氣呵成,隨字附圖,敬請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