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彩票足球赛程,中国沙特,美国女排主教练,14场足彩即时最新比分结果查询,cba季后赛时间,2023年6月23日足球比赛

推薦文章 > 無字的詩與無聲的歌

無字的詩與無聲的歌


         ――評胡慶魁的報告文學
              李冬梅

  胡慶魁的報告文學,為小人物謳歌,體現了真實性與藝術性的完美融合,以及嚴整的結構和靈活敘述的藝術特色。他的報告文學猶如一首無字的詩與無聲的歌,謳歌了海南建省辦特區二十多年來的跌宕起伏和蓬勃發展。
  胡慶魁,1952年生于湖北松滋,畢業于武漢大學生物系,新聞高級職稱。曾任海南省紀委信息中心主任、中國紀檢監察報駐海南記者站站長,兼任省社科期刊審讀員、省委組織部專家庫成員。1970年從軍后開始業余文學創作至今,詩詞、散文、報告文學作品多次獲全國獎,選入高初中語文經典閱讀和試題。
  作為海南報告文學的領軍人物,他的作品不僅數量可觀,且質量頗高,除了《走近黃成模》獲全國短篇報告文學獎、入選((2005,中國報告文學年選》,《青青黎山》2001年獲“共和國的脊梁”大型報告文學征文一等獎,《鹿城忠魂》獲人民文學首屆“先鋒杯”全國報告文學征文一等獎外,更有受省委宣傳部委托為海南二十年立傳的長篇報告文學《風流海南》榮獲“中華之魂”全國大型報告文學征文特等獎,并被列為全國大中專教學用書匯編。
  胡慶魁的報告文學為何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就?這與他嚴謹認真的創作態度是分不開的,“倘寫,必寫確有的人確有的事,無論走到筆下的是好人還是壞蛋,不來假的虛的或者捕風捉影空穴來風的;倘寫,一定認真,即使不是殫精竭慮,定然盡心盡力。我這人天分不高,智商平平,倘要寫得稍好些,不令讀者太失望,必要付出更多。”
  細細梳理胡慶魁的報告文學,筆者嘗試把他的創作特色和成就概述如下。
一、真實性與藝術性的完美融合
  對于報告文學真實性的重要性,他在《紅土地上的人們》代序《報告文學斷想》里說到:“無疑,真實是報告文學的生命,它所描寫的是鮮活的人和實在的事,當然可以選擇、剪裁、取舍,但絕不允許虛構,不能像小說、戲劇,以張三的嘴臉、李四的性情、王五的思想拼成一個人物。離開真實,報告文學的一切都將無從談起。”
  當然,既然是“報告文學”,不可能單單停留在“報告”上,還是需要講究“文學”的。所以,胡慶魁又說: “我寫報告文學的‘流程’。一是讀與主人公有涉的資料,包括媒體的報道,了解主人公以及主人公所從事的事業。二是跟主人公一段,到他工作生活的環境里走一走,看一看,近距離,音容笑貌、脾味性情、思想觀念等盡量了然于胸。三是大路邊上打草鞋――聽人家怎么說長道短。寫醫生找患者,寫老總找員工,寫公仆找群眾,包括他的屬下、司機、工作對象。四是有可能的話,聽聽學者專家權威人士對主人公和他所從事事業的評價。五是案頭工作。分析所有到手材料,就是毛主席說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這一番功夫要下夠。六是寫作。只要前面該做的做到家了,下筆就順,行云流水般,寫作就是一件比較愉快的事了。三五小時,至多一個雙休日可以拿下。”
  這樣一種寫作理念貫穿在他的寫作實踐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他采寫王應才的《青青黎山》,作者自述最初留意王應才是在1998年7月,剛當了三個月昌江縣副縣長的王應才主動請纓,重返該縣最貧窮的王下鄉擔任黨委書記,一定要讓王下脫貧!由此,王應才被關注并被各大媒體作為黨員典型爭相報道。《青青黎山》成稿是在2000年。從胡慶魁開始留意王應才,到作品成型,期間他廣泛收集素材,走訪昌江尤其是王應才所工作的王下鄉,歷時近兩年,才交了這一份沉甸甸的作業。這篇作品從王應才進入王下鄉,從改變黎胞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的觀念開始,到發動黎胞修路、改水、引電、改造茅屋建瓦房,到帶頭搶險、重視教育、留住人才,最終實現了王下鄉的真正脫貧。一件件真實可信的事例,那么典型、那么生動,把王應才這個全身心為人民造福的優秀黨員干部的形象塑造得豐滿、有血有肉,讀了讓人感動,更加堅定了人民群眾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信心。
二、為小人物謳歌
  由于報告文學這種文體的特性,一般來說,寫大人物大事件容易出彩,而寫無名小卒或是不惹眼的小事小情,大多難以吸引眼球。
  《紅土地上的人們》里,胡慶魁采寫的先進人物二十四位,縣長、醫生、稅官、警察、紀檢干部、地方書記、法官、企業老總,還有一位審計廳長。不管做什么的,身份地位如何,應該說都是海南精英,大多是省紀委兩次勤廉事跡報告團成員。胡慶魁自言:“有讀者為我遺憾,怎么不寫些大人物大事件?何嘗不想,但我身不由己,我現在譬如一位持槍的獵手,手中雖然有武器,但得有可捕之列的鳥獸撞到我槍口上。一個公家人,我寫作的自由度其實是很小的。”
  就因為寫作的自由度很小,因而 他極其認真地對待每一次的采寫,用心地為這些小人物謳歌。胡慶魁曾說:“集子中的文章,現在重新讀一遍,臉上像有小蟲子咬,即使獲了獎,編入年卷的,實在算不上什么好東西,稍微過得去的,是以王應才、黃成模、符躍蘭、余玉全、徐維璐和姚敏為主人公的幾篇,這幾篇下的功夫多些,采訪費時多些,思考相對也多些、深些。”胡慶魁介紹:“2000年我曾三次到昌江王下,與王應才一起搬石修路,燃著松明與鄉干部徹夜長談。隔年我到瓊中,追蹤符躍蘭一星期,在農家喝粥,被山螞蟥咬得腿上鮮血淋漓,符被我的誠心所動,在我已近絕望時,她終于答應接受采訪。”在《五指山下的女縣長》里,符躍蘭的老母親沒能在臨終前看上她最后一眼,符躍蘭的眼里盈滿了淚水,說: “我給予家人的畢竟太少太少,對家庭,我是負著債的。我不是一個好妻子、不是一個好媽媽,也不是一個好女兒!”
胡慶魁認為,“正是這些默默嚼碎了如許深重辛酸苦辣的人,才支撐起我們共和國的大廈”。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歷史是人民創造的。而胡慶魁秉持的正是這一觀念。他以高度的敬業精神,深入采訪之后進行寫作,使得他筆下每一個小人物都栩栩如生,飽滿生動,真切感人。
三、嚴整的結構和靈活的敘述
  胡慶魁的報告文學,其整體結構完整而嚴密,敘述生動靈活,這是他獲得成功的關鍵。在《風流海南?楔子》中他自言:“舊時戲臺門柱上有這樣一副對聯: ‘要看早些看,大文章全憑起首;須觀完了去,好結果還在后頭。’我也以這副對聯作為此書開篇的結語,算是一小小廣告吧。列位方家、列位看官見笑了。”雖是自謙,但我們仍可以從他的《風流海南》和《紅土地上的人們》一窺其嚴謹的邏輯思維和結構布局,以及靈動鮮活地敘述。
 (一)《風流海南》
  《風流海南》全書九章,前一楔子、后一后記。楔子《夢想在南方》引用了不少闖海名人的感受,“周文彰先生曾說: ‘海南是容易產生夢想、成就夢想的地方。’‘一張白紙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這是‘十萬人才下海南’的原始動因。誠哉斯言!我在海口短短的三天一瞥,從雖然破舊,但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城市,從一張張年輕面孔上的激情演繹,從他們的期盼和向往中甚至勾畫出我在海南的未來,從此便在心中生出海南情結,夢中總有椰樹的搖曳,海浪的撞擊。”在《后記》里,胡慶魁對委托他為海南二十年立傳的省委宣傳部長周文彰、慷慨給他放創作假的省紀委書記王為璐致謝后,發自肺腑地喊了一聲:“海南,我熱愛這片紅土地!”正是基于這樣的“熱愛”,胡慶魁以高度的敬業精神,飽含深情地向我們報告了大特區建設中的云散云聚、潮落潮生。
  第一章“潮涌海南”,講述海南建省伊始的洋浦風波、90年代房地產泡沫,到當前的狀態良好,再現海南建省作為新生事物崛起的艱難與不易。第二章“綠色宣言”講述建設生態省的意識覺醒和行動,肯定了海南人民做出的正確選擇。第三章“小康之路”講述文明生態村建設,昔日貧窮落后的鄉村開始邁向小康之路。第四章“人物風流”記述了10位先進人物。戰士、教師、記者、紀檢干部、人民警察、稅官、醫生。依然是小人物。胡慶魁尤其擅長寫小人物,褒揚他們的善良、仁愛與默默奉獻。第五章“發展之魂”寫進入2000年以后,海南在創新發展方面做出的各種嘗試與探索。第六章“挺直脊梁”寫建省20年所取得的經濟上質的飛躍。第七章“藍色向往”寫海南將要吹響向海洋進軍的號角。第八章“美在海南”則是從海南的美食、美人、美景述說了海南的審美感受。第九章“再領風騷”,寫海南在新的年頭揚起風帆,從新的起點啟錨、遠航。
  胡慶魁在《風流海南?后記》里交待:“2007年9月28日我經辦的‘海南省首屆清風書畫展’結束后,正式進入狀態,到2008年3月9日出初稿,總共不到半年。期間還到北歐去了20天,生了兩次病,一次膽囊炎,一次帶狀皰疹。這樣,該采訪的人沒能一一采訪,該讀的書和資料也不可能一一拜讀。”大約每位作家定稿之際都會留有遺憾,或多或少而已。但縱觀《風流海南》全書,總體來說胡慶魁抓住了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全局概貌,雖從細處落筆,但讀者卻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海南這20多年的波瀾起伏,感受作者在娓娓道來中一個闖海人對這塊熱土及這塊熱土上人們的熱愛和尊敬。
 (二)《紅土地上的人們》
  相對于《風流海南》描述海南辦經濟特區20年的宏大敘事而言,《紅土地上的人們》簡單很多。
  胡慶魁的敘述風格在這些人物采寫里尤其明顯:嚴謹而不乏溫情,細膩而不失灑脫。文章標題有的充滿詩情畫意,意境優美,如《青青黎山》《寫取一支清瘦竹》;有的概括性強,直奔主題,如《女縣長符躍蘭》《草帽書記》《鹿城忠魂》《拳拳公仆心》;有的讓人充滿遐想,如《另一種色彩》《陸羽村人》《西沙土》。他的敘述文情并茂,不僅對人物做了切實地采訪描寫,而且喜歡加入一些古詩文做點綴,使得人物形象更加具體,生動感人。如《寫取一支清瘦竹》的主人公是海口市人民醫院檢驗科副主任醫師姚敏,她丈夫患骨癌,經歷四次大手術臥床十余年,姚敏不僅對其不離不棄,悉心照料,還在照顧丈夫和家庭之際,獲得了海口市、海南省、國家不同級別的科研獎,2007年獲得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我特別欣賞胡慶魁善于用典型細節突出人物品格的手法,“去年阮國杰生日這天,姚敏給阮國杰發了則短信:‘我這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陪著你慢慢變老!’看得阮國杰熱淚盈眶,至今這則短信還珍藏在他手機里。”“姚敏夫婦喜歡書畫,廳堂里有一幅海南名家的字,寫的是鄭板橋那首膾炙人口的詩:‘秋風昨夜渡瀟湘,觸石穿林慣作狂。唯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場’。阮國杰說,姚敏就是那竹!”
  此外,胡慶魁的寫作喜歡用諺語和形象的民間口頭語言,在《青青黎山》里,當王應才發動黎胞脫貧致富時,他寫到: “很久,有人壯起膽子發問:‘原始森林不讓進了,一人三分地,說是有礦,又不讓采。王書記,青蛙壓在大石頭下,么樣才能翻身?’”如此生動形象的語言運用!他在寫到黎胞起了脫貧致富的念頭時,這樣表述:“如春風吹動溪水,冷漠的心田注入了一股奔騰的熱流,整個會場騷動了。”結尾處更是意味悠長,遐思悠遠:“好你個王應才!在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我好想念你。哦,青青黎山!”
四、結語
  總體而言,胡慶魁的報告文學形成了富有個性的風格,即抑揚頓挫,粗略得當,情文并茂,一氣呵成。二十多年來,胡慶魁以赤子之心,忠誠而投入地采寫和言說海南,如果說春天是美好的,那么,胡慶魁就是一只極精極靈歌唱美好春天的小鳥!
                            (此作為2013年海南省社科聯課題作品,首發《牡丹》。作者李冬梅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副教授)
主辦 :中國名家藝術品展銷網版權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QQ : 1463718445 電話:010-52458025 維護  京ICP備1300851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