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文章 > “青苗計劃”為青年畫家指明發展的道路與前進的方向
“青苗計劃”為青年畫家指明發展的道路與前進的方向
灼灼時代,擷華致遠;青衿新語,屢踐篤行。隨著“青苗三期結業暨青苗四期開學典禮系列活動”的圓滿結束,“青苗三期”結業投入社會,開創屬于他們藝術上的新征程;新生力量的“青苗四期”將在未來三年的培育時間里,蓄勢待發、逐夢前行。
得遇良師點撥,春風化雨大有裨益,實屬藝路上之大幸。因此,“青苗計劃”特設《眾家說青苗》欄目,攜手《中國美術報》采訪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國家畫院、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廣州美術學院、廣東畫院、廣州畫院等多位專家老師,助力“青苗計劃”和青苗學員的發展壯大,從宏觀的角度和具體的方向給予指導和建議,諄諄寄語中飽含真摯的關懷和鼓舞。
青苗計劃始終堅守“發現和培育中國未來一流美術人才”的初心,也希望通過此次《眾家說青苗》欄目,激勵青年一代在未來的藝術創作道路上堅定信念、開拓創新,在不懈奮斗中書寫青春華章!
盧禹舜:
“青苗計劃”適應了這個時代發展的客觀需求。它的重點在于在培養青年人才,為中國美術后繼有人,產生強大后備力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回看“青苗計劃”這幾屆的培育成果,我們深深地感覺到它是以能夠使得中國美術一脈相承、持續發展的后備力量的蓄水池,其意義不僅在于培育人才,更為重要的是這個過程中為致力于為這批青年藝術人才指明發展的道路與前進的方向。“青苗計劃”是一個面向年輕人設置的計劃,其面對的是中國美術、中國文化發展的未來。
在培育過程中,我們不僅要積極地去引導青年藝術家更好地面對社會現實、面對時代發展,還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心系民族復興偉業,熱忱描繪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弘歷史畫卷。同時,還需積極引導并堅定青年藝術家們的信心,促使他們能夠堅持人民立場,用心、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講好身邊的故事,講好這個偉大時代的故事。把可親可信的中國形象、人民形象展示給社會,不斷用藝術為社會服務。另外,我們要盡量堅定青年藝術家的信念,以此來更好地踐行“德藝雙馨”,并在踐行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實現個人理想,真正做到藝術創作和藝術實踐,將思想、精神、技術、制作等在畫面中體現,創作出無愧于這個時代的優秀作品,奉獻給社會、奉與人民。
名家盧禹舜
1962年生于黑龍江哈爾濱。****特殊津貼專家。現為中國國家畫院院長、院務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委員,哈爾濱師范大學副校長、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畫學會創會副會長。
獲評第二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全國優秀教師并獲“人民教師”稱號,首屆“黑龍江省十大杰出青年”,黑龍江省“德藝雙馨文藝家”,黑龍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學術活動,部分作品獲獎和被權威機構收藏。曾在20多個國家、地區舉辦個展和聯展。曾出版個人專集或文集15部,合集30余本。《北疆情》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一夜鄉心》《白梅山水》曾獲北京國際水墨畫屏’88優秀獎,當代水墨新人獎佳作獎。曾多次參加全國重大事展,部分作品獲獎和被中國美術館、中國畫研究院、上海美術館、江蘇美術館、****、****等《美術》《中國畫研究》《中國書畫》《迎春花》《江蘇畫刊》《美術家》(香港)、《收藏天地》(香港)、《文藝報》及國內20余家報刊專文評介。曾出版《盧禹舜山水畫集》《盧禹舜畫集》《玉金嶺 盧禹舜山水畫集》《盧禹舜山水畫集》。傳略和作品收入《中國當代書畫家名人大辭典》等多部辭典。
名家談藝
文 / 盧禹舜
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有這樣一段文字:“初,畢庶子宏,擅名于代,一見驚嘆之,畢異其唯用禿毫,或以手摸絹素,因問